1、原文: 晉侯賞從亡者,介之推不言祿,祿亦弗及。
2、 推曰:“獻公之子九人,唯君在矣。
3、惠、懷無親,內(nèi)外棄之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4、天未絕晉,必將有主。
5、主晉祀者,非君而誰?天實置之,而二三子以為己力,不亦誣乎?竊人之財,猶謂之盜。
6、況貪天之功,以為己力乎?下義其罪,上賞其奸。
7、上下相蒙,難與處矣。
8、” 其母曰:“盍亦求之?以死誰懟?” 對曰:“尤而效之,罪又甚焉!且出怨言,不食其食。
9、” 其母曰:“亦使知之,若何?” 對曰:“言,身之文也。
10、身將隱,焉用文之?是求顯也。
11、” 其母曰:“能如是乎?與汝偕隱。
12、”遂隱而死。
13、 晉侯求之不獲,以綿上(地名)為之田。
14、曰:“以志吾過,且旌善人。
15、” ?。ā蹲髠鳌べ夜哪辍罚┓g:晉文公賞賜跟著他逃亡的人們,介推不提及應(yīng)得的俸祿,而賞賜也沒有給他。
16、 介推說:“獻公的兒子有九個,現(xiàn)在惟獨國君還在(人世)。
17、惠公、懷公沒有親信,(國)內(nèi)外都拋棄他們。
18、天沒有(打算)滅絕晉,(所以)必定會有君主。
19、主持晉國祭祀的人,不是君王又是誰呢?上天實際已經(jīng)安排好了的,而這一個二個的認(rèn)為是自己的貢獻,(這)不是欺騙嗎?偷竊別人的錢財,都說是盜竊。
20、更何況把貪天的功勞作為是自己的貢獻呢?下面的(臣子)將罪當(dāng)做道義,上面的(國君)對(這)奸詐(的人)給予賞賜。
21、上下互相欺瞞,難以和他們相處啊。
22、” 他的母親說:“你為什么不也去要求賞賜呢?(否則)這樣(貧窮地)死去(又能去)埋怨誰呢?” 回答說:“責(zé)備這種行為而又效仿它,罪更重??!況且說出埋怨的話了,(以后)不能吃他的俸祿了。
23、” 他的母親說:“也讓國君知道這事,好嗎?” 回答說:“言語,是身體的裝飾。
24、身體將要隱居了,還要裝飾它嗎?這樣是乞求顯貴啊。
25、” 他的母親說:“(你)能夠這樣做嗎?(那么我)和你一起隱居。
26、”便(一直)隱居到死去。
27、 晉文公沒有找到他,便用綿上作為他的祭田。
28、說:“用它來標(biāo)記我的過失,并且表彰善良的人。
29、”。
相信通過介之推不言祿這篇文章能幫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,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。
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!標(biāo)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