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《西游記》中的人物,原型為唐代僧人玄奘。
2、玄奘,生于今河南洛陽,俗家姓名“陳祎”,法號“玄奘”,被尊稱為“三藏法師”,后世俗稱“唐僧”。
3、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,就有唐僧取經(jīng)故事,唐僧、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。
(資料圖片)
4、后來不斷演繹,就有了《西游記》。
5、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(jīng)為責(zé)任的師父,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懦弱,偽善怕死,缺乏超越的理解的人。
6、他雖然為人善良仁慈,卻不能夠明辨是非,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,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,并且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后,才大喊:“悟空,救我!”唐僧身上集中了封建儒生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,他成天念叨著對一切“妖魔蟲豸”講仁慈,“行恕道,”是非不分,善惡不明,正邪不清,人妖顛倒,自己對惡勢力一味的屈服,軟弱,卻對忠心耿耿保護(hù)他安全,肅清西行路上障礙而“除妖滅怪”的孫悟空不能容忍。
7、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中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,雖然滿懷理想主義,卻手無縛雞之力,當(dāng)困難發(fā)生的時候,總是束手無策,坐待外援。
8、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,似乎在顯現(xiàn)作者對當(dāng)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。
9、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(yǎng)的角度來看,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,反而是凡夫俗子。
10、由西安鐘馗文化研究所、國家級AA景區(qū)西安鐘馗故里歡樂谷、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“終南山鐘馗信仰民俗”傳承人鐘馗王,組織專家在秦嶺終南山下收集 整理的,鐘馗故里劉海故里財神之鄉(xiāng)陜西戶縣流傳千年《鐘馗與唐玄奘的傳說》是“終南山鐘馗信仰民俗”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的重要內(nèi)容。
11、神仙路鐘馗與唐玄奘的歷史考證:清康熙《戶縣志》:“天齊廟香火極盛,下為金峰寺,唐僧一行駐錫于此”。
12、民國《重修戶縣志》:“神仙路,在縣南秦嶺山麓,并山東西一小徑,名神仙路相傳為唐玄奘法師取經(jīng)所由之道”。
13、傳說唐太宗貞觀十三年,唐太宗為取得大乘真經(jīng),遍求賢才,唐玄奘毛遂自薦在帝前施禮道:“貧僧不才,原效犬馬之勞,與陛下求取真經(jīng),祈保我王江山永固。
14、”唐王大喜,上前將御手扶起,道:“法師果能盡此忠賢,不怕程途遙遠(yuǎn),跋涉山川,朕情愿與你拜為兄弟。
15、”玄奘頓首謝恩。
16、唐王果是十分賢德,就去那寺里佛前,與玄奘拜了四拜,口稱“御弟圣僧”。
17、玄奘感謝不盡,道:“陛下,貧僧有何德何能,敢蒙天恩眷顧如此?我這一去,定要捐軀努力,直至西天。
18、如不到西天,不得真經(jīng),即死也不敢回國,永墮沉淪地獄。
19、”隨在佛前拈香,以此為誓。
20、張紀(jì)中版《新西游記》中的唐僧待玄奘回到洪福寺里,眾徒弟異口同聲地道:“師父,嘗聞人言,西天路遠(yuǎn),更多虎豹妖魔。
21、只怕有去無回,難保身命。
22、”玄奘道:“我已發(fā)了弘誓大愿,不取真經(jīng),永墮沉淪地獄。
23、大抵是受王恩寵,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。
24、終南福泉,鐘馗有賜福驅(qū)魔之法,學(xué)之以用可也。
25、”是夜,玄奘披星戴月,沿神仙路過白馬河直奔終南福泉鐘馗故里,拜見鐘馗行過大禮,道:“徒為唐王江山永固,受旨天竺取經(jīng),路途多妖魔,拜求天師之賜福驅(qū)魔大法。
26、”禮畢,鐘馗也不吝賜,如此這般教化一番,用福泉水沐浴凈手后,贈予護(hù)身符一個,福泉水一盞,鐘馗菜三道,鐘馗酒上桌后,鐘馗也不相讓直飲至酣然。
27、當(dāng)宿安頓玄奘駐錫于金峰寺。
28、次早,唐王見了玄奘,先教收拾行囊馬匹,通關(guān)文牒,浙版西游記唐僧劇照(19張)然后著官人執(zhí)壺酌酒。
29、太宗舉爵,玄奘謝恩,接了御酒,道:“陛下,酒乃僧家頭一戒,貧僧自為人,不會飲酒。
30、”太宗道:“今日之行,比他事不同。
31、此乃素酒,只飲此一杯,以盡朕奉餞之意。
32、”玄奘不敢不受。
33、接了酒,方待要飲,只見太宗低頭,將御指拾一撮塵土,彈入酒中。
34、玄奘不解其意。
35、太宗笑道:“御弟呵,這一去,到西天,幾時可回?”玄奘成竹在胸道:“只在三年,徑回上國。
36、”太宗道:“日久年深,山遙路遠(yuǎn),御弟可進(jìn)此酒:寧戀本鄉(xiāng)一捻土,莫愛他鄉(xiāng)萬兩金”。
37、玄奘方悟捻土之意,復(fù)謝恩飲盡,辭謝出關(guān)而去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標(biāo)簽: